全民摆地摊最后好了谁?所有人都去摆地摊,那谁来消费?
这个提问不确切,虽然摆地摊在全国兴起,但不是全民摆地摊。据我所知,摆地摊的还是少数人,而且摆地摊的这些人中大部分是自产自销的农民、流动小商小贩、没有固定职业人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上班不正常的人员、个别退休人员及家属,只有个别是白天上班晚上摆地摊。摆地摊潜力很大,物品丰富,商品繁多,价格灵活,市场广阔,面向全民,生活需要,方便群众。谁摆地摊谁受益,利有多有少。规范管理,文明摆摊,活跃市场,利民惠民。
这话你就不应该说·或者说你说话不经大脑过滤,你摆摊能把三百六十行都摆完,还是把人生五大生活支柱能摆完,除了你的摊上的东西其它就不用了,不消费了,够用了,一个人=十四小时所需用的东西你摊上都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超市也有不全的货,脑袋让驴踹了?
地摊不是新生事物,是自古就有的,在商业萌芽初期都是地摊,后来商业繁荣了,业态丰富了,有了商铺,几千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现地摊多了无人消费的现象。因此,无需担心,也不存在都摆地摊无人消费的情况发生。理由如下:
疫情散去,百业复苏,因为房租、失业、经济压力等多因素的困扰,国家开始为民生谋善举。曾经的练摊也回归了我们的视野。
练摊开启全民模式,因为有了***总理为人间烟火气点赞,有了国家政策定调”摆地摊"合法化,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不再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最让人振奋的是***总理的一句"摆地摊"是人间的烟火气更是为地摊经济下了最强背书。
△小柒做的音乐节海报
3月初,《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出台,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5月初,南京发布临时外摆摊点指导意见,南京市在现有3400个临时摊点基础上,新增134处、共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
5月末,郑州、长沙、西安、大连、青岛等多个城市提出放开地摊经济,地摊政策陆续被推进。
所以,地摊经济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复苏的“活力源泉”,为我们所在的城市增添了夜生活的美丽风景线,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摆地摊更多是夜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天该上班的还是上班,该休息的还是休息。当然也有全日摊的,更多是一种谋生手段,租金少,基本上就是几元市容管理费,货物低廉,经营成本不高,加上城管允许和支持,甚至是鼓励,这确实为再就业者提供了新的创业空间。
也正因为地摊的定位是价廉物美,基本上是大众消费品和美食,不会对传统的中高端店铺销售形成冲击或影响。
我向“相识悔梦”提出一条意见,讨论社会问题不能绝对化!你提出的“合民摆地摊最后好了谁去消费?”这个问题就绝对化了,中国14亿人,能出现都去摆地摊吗?摆地摊首先得有条件,得有东西可摆,沒有货物摆啥地摊?
当前出现的“摆地摊”是在防控疫情中出现的交易形式。“摆地摊”指露天交易场所,露天交易中空气流通好,减少疫情传播机会。不像超市百货一或农贸市场等室内交易场所,流动人员多,又受环境所限,空气易污浊,流畅受限,易于传播感染***。我尤其主张农贸食品交易场所多一些地摊,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当然地摊撤掉后环境卫生不好,常出现垃圾等。这需要按排清洁人员打扫清理。实际上室内交易场所也有这个问题,也需要按排清洁人员打扫清理。有些城市的早市夜市都是摆地摊,就很不错。
至于地摊消费,除了客流消费外,还有地摊之间的互相消费。这是市场中常出现的事情,有人卖衣服,有人卖鞋。卖鞋也需要买衣服,卖衣服也需要买鞋,在同一市场中完成交易不是好事吗?
再提一笔,摆地摊尽可能搞流动车辆管理,不搞货物摊地交易。晚上撤摊推走车子既可,而且地摊也要像室内市场那样,划地出租收点费税,以供卫生及保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