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吃燕窝吗?
韩国人吃燕窝。
燕窝是指雨燕目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丝燕属的几种金丝燕分泌出来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质所筑成的巢穴。又称燕菜、燕根、燕蔬菜,燕窝按筑巢的地方可分为“屋燕”及“洞燕”两种,洞燕因其受矿物质影响导致颜色不同,有白燕、黄燕、红燕之分,而屋燕只有象牙白一种颜色。市面上的所谓“血燕”,据传是人工养殖的屋燕通过“鸟粪熏染法”而制成。
历史上有哪些自毁长城的事例吗?
说到自毁长城的事例,想必很多人都首先会想到宋高宗赵构冤杀岳飞和崇祯皇帝冤杀袁崇焕。的确,这两位皇帝冤杀名将,自毁长城的行为都给后世留下更多的评论和感慨。但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亡国之君更厉害,他竟先后两次自毁长城,诛剪良宗,最终导致国破身死。他就是北齐后主高纬!
北齐这个朝代想必大家也并不陌生,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王朝,里面的皇帝真可谓是个个极品,从公元550年立国,到公元577年亡国,短短28年,六代皇帝,竟然一个比一个***。而其中,最极品的当属北齐后主高纬。
这个高纬厉害了,不仅欢淫无道,而是还先后两次自毁长城。
斛律光乃北齐名将,她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治军严明,每逢作战必身先士卒。因此,斛律光深受部下所敬重,乃北齐军队的流砥柱。与北周征战20年,多次率军击败北周军队。
当时,北周将领韦孝宽与斛律光交战,屡战屡败。于是,韦孝宽便制造斛律光篡位的谣言,在邺城中传唱歌谣,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以此暗喻斛律光有篡位之心。
于是,与斛律光有矛盾的权臣祖廷,便借机向高纬进谗言,诬告斛律光谋反。后来,高纬***意赏赐斛律光一匹骏马,约其次日游观东山,再诱他入宫,将其***,时年58岁。最后,高纬还以谋反之罪,诛灭斛律光全族。
斛律光乃当世名将,他的死对北齐军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但北齐后主高纬自毁栋梁之举,却让周武帝大为高兴。周武帝攻灭北齐后,也对手下大臣说:“若斛律光在,朕岂能至邺!”
宋文帝刘义隆冤杀了名将檀道济及其两位大将,北齐高纬***了斛律光灭了其全门毒杀了兰陵王高长恭,唐玄宗斩杀了高仙芝封常清害死了老将哥舒翰使唐走向衰亡,崇祯帝冤杀了名将袁崇焕,宋高宗错斩了岳飞父子都是自毁长城。
自毁长城的典故来自于南北朝时,宋朝的檀道济被***前,脱帻投地,对***他的凶手怒喊:“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人们用自毁长城来形容那些***良将最后自食恶果的君王们。
1.北齐斛律光
斛律光出身将门,他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许多北周名将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571年,斛律光与北周名将韦孝宽战于汾水,韦孝宽惨败,同时丢失了大片的领土。但是这次战争也成了斛律光在战场上的绝唱。
韦孝宽发现在战场上无法击败斛律光,于是他决定另外开辟战场,在另一条战线上战胜斛律光。斛律光嫉恶如仇,当时北齐的朝政由祖珽和穆提婆等小人把持。斛律光对这些小人十分反感,经常和他们唱反调。因此祖珽和穆提婆十分忌恨斛律光。
北齐君臣们的这些矛盾被韦孝宽所掌握,于是韦孝宽决定施展反间计,击败斛律光。韦孝宽派人编造了一首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立。”百升就是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这首歌谣的意思简单明了,就是斛律光要造反。
这首歌谣被斛律光的政敌祖珽知道了,祖珽不由大喜,心中想到一个恶毒的阴谋。他在这句歌谣后面加了两句“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这两句话暗指斛律光专权。祖珽和穆提婆把这些歌谣入宫禀告给高纬。高纬听了,对斛律光起了杀心。
572年,高纬在宫里安排了武士,将斛律光秘密***。周武帝宇文邕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他下令大赦天下。
北周皇帝宇文邕没有辜负高纬的这份厚礼,577年,北周灭了北齐,宇文邕感慨地对手下说,如果斛律光还在,我又怎么可能灭了北齐。
2.赵国李牧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常胜将军。他在军事上的代表作是是破匈奴之战和抗击秦军的宜安之战。
胡惟庸为何谋不轨?胡惟庸真的造反了吗?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無月是不大相信胡惟庸谋反的。
胡惟庸真正的罪行也就是结党营私,***舞弊而已。
但是朱元璋醉翁之意不在酒。
狡兔死,走狗烹。
大明帝国一统天下,此时原先那些文武元老,关系盘根错节,党羽众多。
朱元璋生性多疑,且小心谨慎,刻薄严厉。
天下大定,朱元璋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解决掉这班元老,将权力收回来。
胡惟庸都还算不上是开国元老,只不过凭借着权力斗争,靠损人利己爬上的高位。
甚至可以说,胡惟庸的上位是朱元璋有意为之,扶持胡惟庸就是为了打击元老。
胡惟庸当然没有“不轨”之心,胡惟庸当然没有真的造反。
朱元璋的不轨之心非常非常大,那就是把“相权”连根铲除,永不再生,他成功了。
朱元璋要造的是“秦始皇”的反,朱元璋的不轨之心是试图一举终结“百代皆行秦政制”这个历史事实。
胡惟庸犯的唯一错误就是,他没有理解透他的老板朱元璋的政治意图。
一开始,胡惟庸在朱元璋的“淮西集团”里面根本是一个小角色,算不上什么的。
从1355年胡惟庸投奔老乡朱元璋开始到1368年大明朝建立,13年的功夫,胡惟庸也只是一个局级干部(太常少卿),在明初的谋臣武将群中真的排不上号。
胡惟庸既不会打仗,也不会筹粮,一直跟在李善长的屁股后面做些事务性工作而已,可是他人还是比较聪明的,终于被他团结了不少人。
然后,朱元璋看见了他,决定赋予他更大的任务!为什么朱元璋挑选胡惟庸?正是因为,他只是有人缘,而没有力量。
朱元璋挑选他让他冲锋在前干掉了刘基,挤掉了李善长,把丞相大权放给了胡惟庸。
一定要记住,朱元璋把丞相大权放给胡惟庸只是因为胡惟庸能力小,而不是因为胡惟庸本事大,朱元璋害怕刘基和李善长在丞相位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