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巴人登山厉害吗?
夏尔巴人(Sherpa)在藏语中表示“来自东方的人”,是藏族和尼泊尔的 土著人。夏尔巴人住在喜马拉雅山上,经常被人聘为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向 导。1953年,夏尔巴人登山者丹增?诺盖(Tenzing Norgay )和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 )爵士首次登上29 028英尺(8 848米)高的珠穆朗玛峰顶峰。
夏尔巴人登山厉害吗?
夏尔巴人(Sherpa)在藏语中表示“来自东方的人”,是藏族和尼泊尔的 土著人。夏尔巴人住在喜马拉雅山上,经常被人聘为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向 导。1953年,夏尔巴人登山者丹增?诺盖(Tenzing Norgay )和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 )爵士首次登上29 028英尺(8 848米)高的珠穆朗玛峰顶峰。
歼8II战斗机在哪一款型号上是失败的?其原因是什么?
歼8II战机,军迷亲切地称为“老八”,是我国第一种多用途战斗机,然而尽管不可谓不先进,却没有什么辉煌和大放异彩。
歼8Ⅱ在歼8基础上改进而来,其最终改进幅度相当大,目的是改善中低空性能以符合最新空战趋势,改进重点包括气动布局、武器、火控系统等,发动机也有所升级。1984年6月12日歼8Ⅱ原型机首飞成功,1988年10月15日歼8Ⅱ设计定型。
歼8II系列有几种,比如歼8II D/IIH等,最为人熟知的还是歼8IIM。从基本配备来看,歼8II们看上去还是很先进的,据说装有俄罗斯“甲虫”8脉冲多普勒雷达,这种雷达不仅提高了飞机的搜索、跟踪距离,还扩大了飞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空空状态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攻击其中2个;空对地状态时,可以空对地测距、地图测绘、探测、跟踪地面活动目标等。该雷达同样可以执行对海任务,具备搜索、跟踪海面不同类型的舰艇,并进行测距的功能。
歼8ⅡM的综合火控系统包括平视显示器分系统,它可以拍摄和记录平显画面及多功能显示器的视频信号,火控系统还包括惯性导航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双杆控制系统、大视场头盔瞄准具、武器控制板等,用以满足导航、武器控制和发射的需求。
在武器系统方面,歼8ⅡM装备一门23毫米双管航炮(备弹200发),其机身有7个***点,可以挂载包括国产PL-5、PL-7、PL-8、PL-9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PL-10、PL-11、PL-12半主动雷达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也可选用俄罗斯的R-27、R-73系列空空导弹。歼8ⅡM装备的红外跟踪瞄准系统,与头盔瞄准具相配合,在近距空战中具备很强的离轴攻击与瞬时反应能力。
如果单纯从战术机动型比较,歼8ⅡM与“幻影”2000和F-15E的250米/秒爬升率不相上下。另有资料显示歼8ⅡM的水平加速度也至少不低于“幻影”2000。
然而由于这型飞机最初设计思想是高空高速,再加上本身实际也是米格-21基础上的终极改进,因而如果与典型的四代机交手,可能无论是在近距格斗还是高空截击未必能占上风。
由于***用了单脉冲雷达,无法发射雷达制导的中距空对空导弹,这意味着其根本没有视距外打击能力,所以所谓的高空高速截击能力也就只是空谈。
同时,歼8Ⅱ长期使用油耗高、推重比小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这直接影响了它的航程和飞行性能。歼8Ⅱ机体庞大航程却只有1 460千米(机内油)至2 200千米(带副油箱),挂3个副油箱作战半径才800千米,载弹量只有3吨,与同期国外战斗机相比,各项性能指标均处劣势。后来的歼8ⅡM虽然换装了较为新式的雷达等电子设备,但却仍然没有换装涡扇发动机,这导致其在执行所设计的多功能任务时力不从心。
1984年,沈飞首飞了一款新型战机,这就是未来的空中美男子:歼-8II。相比同时期的我国战机,歼-8II的流线型机型,加上摒弃了机头进气的平机头,外型上显得十分完美,歼-8II又号称空中美男子。歼-8II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战机,但是他却十分酷似二十年前苏联的一款战机——苏-15。
当时苏联空中力量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防空军,一个是空军。相比于空军,防空军主要负责起了国内防空任务。所以防空军的战机一般航程不远,但是火力强大。而苏-15战斗机就属于防空军。当时的苏-15战斗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拥有超音速飞行能力,其主要对手是可能对苏联重要目标造成威胁的战略轰炸机。所以苏-15拥有不错的航高和航速,堪称是当时的一流。
苏-15战斗机相比于歼-8II,两者各有千秋,两者整体十分相似。由于歼-8II出现的时间要比苏-15晚上整整二十年,歼-8II在高空战斗能力要强于苏-15。而且苏-15由于设计的目标就是国土防空拦截机,挂点数量少,不足以和歼-8II相抗衡。即使出现了新一代战机,歼-8II仍然凭借自己的有效载荷和挂点数量在世界空军占有一席之地。同样能够看出,歼-8II基础性能和二十年前的战机一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已不符合新一代航空力量的需要,这就有歼-10的诞生。
抛开情结谈事实,歼-8II战斗机的每一款型号都是失败的,怎么在失败堆里找失败,这是要比烂吗?
究其原因,科技人员不该背锅,主要还是歼-8平台太落后时代。
歼-8II战斗机,看型号就知道是歼-8的改进型,两侧进气,机头可以安装大直径的火控雷达,腹鳍改为可收放的一大片,看起来比机头进气的歼-8“现代”一些,但两者飞行性能近似,歼-8II仍然是一种二代战斗机(俄标第三代)。
歼-8II战斗机,其实也包括衍生型号,在二代机的世界里算是可圈可点。
但注意,歼-8定型是1***9年,歼-8II定型更到了1988年,作为对照,美国F-14战斗机1***2年投入现役,歼-8定型时间太晚,成为世界上最后一种第二代战斗机,可谓生不逢时,后面沈飞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挖潜改进,也无法将二代机的平台拓展成三代机。
二代机的机体,气动特性,再怎样修改也变不成三代机,如果改一改就能升档,谁还花大价钱研发三代机呢,改改改不就好了?
更何况歼-8本来就是截击机,格斗空战,并不是他的强项。
赞美八爷也好,吐槽八爷也罢。如果脱离那个特殊的年代进行简单断言“失败”,那是不客观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欧三代机已经大量装备部队,而我们已经蜗牛般爬行了一二十年,沉落为后进分子。1***9年,中国设计团队终于意识到超视距空战在未来战场的决定性意义,介于歼-8战机(双方版歼-7)机头进气的先天缺陷,无法加装大功率雷达。沈飞参照米格-23两侧进气的设计,对歼-8进行了大幅度升级改造,1984年歼-8II实现了首飞。外形改装可以依葫芦画瓢,但是航电、武器、雷达系统等配套工作远远跟不上。此后的20年,歼-8II一直被配套能力不足所困扰。
比如,出口型歼-8IIM想从俄罗斯引进甲虫雷达与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但仍然不能实现技术兼容,在先进战斗机建造领域,已经不仅仅是一两个设备的落后,而且整个技术水平的代差,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逾越。
1987年,F-16战机来到北京南苑机场进行展示性飞行,6机编队在八达岭长城上空飞了个大圈,将军强颜欢笑的背后,难道不是心酸与无奈吗!在对F-16优异性能叹服的同时,5000万美元的单价让我方望而却步。替代方案就是歼-8II的“和平典范”项目,总价为5.1亿美元,提供55套总线、雷达、惯导系统、座舱显示系统、火控计算机等设备,单价不到1000万美元。这些设备同样装在了F-16战机上,改装后的歼-8II综合战力将接近F-16。
美国有42家承包商参与歼-8II改装工作,由此可见研发三代机的复杂性。然而好景不长,在首架歼-8II完成大部分改装测试后,项目恰然而止。参加改装的2架飞机虽然回来了,却留下了一个1:1机头模型,成为留在美国航空博物馆永远的刺痛。
不屈不挠的军工人随即展开歼-8II“争气机”计划——“八三工程”,即歼-8III的研制***,由于大量使用先进技术,包括增推的涡喷-14发动机,导致4架原型机损失了2架,项目被迫中止。拔苗助长不行,弯道超车不易。
“小步快走”的歼-8B却取得了成功。1995年,性能不咋地的208雷达取得我国首次超视距打靶的成功,1996年歼-8D开始服役。2000年以后,歼-8II的改装升级进入快车道,歼-8H可以发射半主动雷达制导霹雳-11,歼-8F可以发射主动雷达制导霹雳-12,还衍生了高空高速侦察机歼8FR,可以搭载合成孔径雷达,用于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全天候地执行侦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