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蔡京童贯在干什么?
高俅和蔡京。高俅原本是苏轼的小秘书,不仅会诗词歌赋,写得一手好字,还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他先是被苏轼推荐给了宋徽宗的姑父王诜。后来,他又被推荐给了宋徽宗,他对宋徽宗百般讨好。
老板很高心,大手一挥将高俅安排去管理禁军。高俅不仅恃宠营私,将禁军当自己的私役,而且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就是哄一哄宋徽宗开心。于是军队纪律废弛,成了无用的摆设,面对金兵南下,北宋的禁军不堪一击。
靖康元年,宋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而童贯、高俅各带领若干胜捷兵和禁军也随行,组建了宋徽宗的亲信小班子。后来,高俅和童贯闹矛盾,高俅以生病为由,没有继续南行,提早回到了开封,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躲过一劫。而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恶人没有恶报,天理不公呀!
但是他在回到开封不久后,就病逝了,这也是一种报应。但就这样一个大奸臣,死后,天子竟然挂服举哀,给足了他死后的各种殊荣,真是好大的讽刺呀!
说完了高俅,再说蔡京。蔡京通过科举制,一路升迁到宰相之位。这是一个大狠人,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靖康之变时,蔡京、童贯保着宋徽宗南逃,太学生以陈东为首,上书痛陈他们的过失,“今天的政事,蔡京败坏乱政于前,梁师成暗中策划做坏事在后,李彦结怨仇于西北,朱面力结怨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仇于辽国、金国,创开边事。应当诛杀六贼,把他们的首级传送四方,以谢罪于天下。”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对比,同样是城下之盟,为何结果如此不同?
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澶渊之盟”是北宋在取得军事对峙时的相对优势时通过谈判获得的盟约,虽然给予辽朝一些岁币以及开发边境的榷场,但辽国同意称宋朝为兄,更重要的是:此盟约给辽宋两国边境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
而“靖康之耻”是在金宋两国共同攻灭辽国以后,金国发现了宋朝军力孱弱故大举南下攻伐,进而夺取了北宋都城开封以及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靖康之耻”不仅带来了国土以及都城的丢失,甚至宋徽宗和宋钦宗、包括大量的皇亲国戚、后宫嫔妃都成为了金人的俘虏和战利品。未能统一全国的北宋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时本就一直弱势,“靖康之耻”后随着岳飞的死以及秦桧等人的议和更是一蹶不振,彻底沦为了偏安一隅的地方***。
澶渊之盟是公元1004年秋季,辽大军在萧太后与辽圣宗的率领下,大举入侵北宋,宋真宗御驾亲征至澶州(河南濮阳)督战。辽军孤军深入,虽然多次打败宋军,并俘获宋军大将王继忠等,但是河北多处城镇仍然由宋军坚守,辽军腹背受敌。在澶州城下宋军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实力并不足以灭宋,战场形势并不是很有利,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靖康之耻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可以看到,澶渊之盟时,宋军虽然战事不利,但是并没有大败,主要城镇仍在宋军手里,和辽军也是处于对峙状态。辽军并无把握歼灭宋军。双方处于麻秆打狼,互相都有惧怕的地方。
靖康之耻时候的军事政治形势完全不同。西路金军围攻太原,虽然太原在王禀的指挥下,宋胜捷军坚守城池,完颜宗翰利用围城打援,把分批投入的宋援军消灭,特别是种师中的宋军当时唯一的精锐西军。太原之战消耗了宋军主力。而完颜宗望的东路军直扑汴梁城下,宋军防御崩溃,汴梁被占领,皇帝被俘。
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宋方实力尚存,而且君臣具有战意,辽军无必胜把握。一个是军破城碎,君臣沦为俘虏。所以澶渊之盟,宋方只付出了很小的代价,换得百年以上的和平时期。而靖康之耻,则是国破家亡。